→ 杜金龍 老師在【20 堂投資必修課 (Smart智富文化)、第11章、避開可能黑字倒閉的地雷股】,提到有五類股票成為地雷股的機率較高。 劉順仁 老師在【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 (時報文化)、第11章、避開地雷股的5大要訣】,也提到避開地雷股的5大要訣;巧合的是都在第11章,呵呵。
→如果涉及版權問題,請務必告知,立即刪除。
【避開可能黑字倒閉的地雷股:(杜金龍) 】
以下五類股票,成為地雷股的機率較其他個股高:
第1類:股價跌破面額10元
如果該公司股價跌破10元很便宜,大股東理應意識到股價超跌,樂的進場低接佈局,待景氣復甦大賺一筆,但是長期放任股價低於10元,代表公司的基本面一定有問題。連大股東自己都不看好自家股票,散戶何必冒險買進?除非有『神準』的內線消息,不然投資人還是少碰為妙。
第2類:跌破每股淨值或財務長出走
→關於(財務長出走) , 劉順仁 老師也提出相同的看法。
股價長期跌破每股淨值(=淨值/股本股數) ,代表公司長期不賺錢。
每股淨值代表公司的價值,跌破淨值,代表有資產高估的情形,常發生在應收帳款、存貨、固定資產等風險性資產的價值認定,使得應收帳款可能變成呆帳、庫存全部成為呆料,固定資產的老舊機器設備因不堪使用,而變成廢鐵。
當股價長期低於每股淨值,可能是每股淨值不可靠所致,若不是資產價值被高估,就是可能負債被低估;像博達當時爆發弊端之前,股價已跌破十元面額,但每股淨值還有16元,這種股價遠低於淨值的現象,其實是資本市場早就對該公司投下嚴重的不信任票。
淨值太低,代表公司一旦清算,股東能拿回的價值很低,因此,這樣的股票基本上已是投機股,而非轉機股。
財會及稽核主管如果更替頻繁,就需要留意其更替原因,這些人都是接近該公司財務或內部管控的核心主管,也最直接了解該公司是否已出現問題,尤其能出任上市、上櫃公司的財會主管,無疑是從事財會業務者的最高理想,因此,除非生涯規劃另有考量,否則財會主管密集更換或找不到財務長,就代表該公司的財務面或經營面可能已經出現某些問題,投資人應該審慎以對。
高階經理人是公司的重要資產,學術研究顯示公司頻繁更換高階經理人隱含著負面訊息。除更換高階經理人外,更換財務長或是相關敏感職位也是一種警訊。此類敏感性職位像是董事長祕書等,最能了解公司實際狀況的關鍵人物,如果是被迫換人,或許隱含著一些不為人知的問題,投資人應詳加查證。
第3類:股價低於可轉債轉(CB)換價
通常公司發行可轉債(CB)籌資,是想將債權轉換成股權,降低負債比率,改善財務結構。因為可轉債在發行時會提供一個轉換價格,在一定期間後可讓投資人決定是否要按轉換價格轉成發行公司的股票。如果該公司股價上漲,高於轉換價格,投資人有利可圖,才會想把可轉債轉成股票持有。
若無法提供差價給CB持有人轉換,到期時投資人就會只想要公司還錢、不想要轉換成公司股票,CB就會變成債務,高負債比率的情況將更惡化。
第4類:更換會計師事務所
→ 杜金龍 老師、 劉順仁 老師同時提到這一點。
雖然法令規定每四年要更換會計師,但更換事務所卻表示有問題。如果一家公司頻頻更換會計師事務所,或愈換愈小家,代表問題出現了,因為通常會開始『異動』,代表有些事務所心存疑慮不敢簽證。
通常,會計師在簽發意見之前必須與公司管理當局溝通,當管理當局不同意會計師的看法時,可採取行動之一即為更換會計師。另外,公司出現舞弊嫌疑時,會計師爲求自保,亦可能採取拒絕查核的行動,造成公司被動更換會計師。
財務報表第一頁會計師總結意見,也是投資人可以快速檢視的觀察重點:
無意見【公司財務大致沒問題】、有條件性保留意見【公司有些帳務無法清查】、保留意見【股票會被打為全額交割股】、否定意見(無法表示意見) 【即將直接下市】
各季財報最後申報日:
第一季季報(04/30) 、前一年年報(04/30)、半年報(08/31)、第一季季報(09/30)
通常比較會出現問題的是有條件保留意見。像海外轉投資台灣簽證會計師無法親自查帳,所以一旦海外的帳出了問題,台灣的簽證會計師就可以避開責任歸屬了。
第5類:董監事設定質權高(質押比例上升)與董監低持股(持股比例下降)
→ 杜金龍 老師、 劉順仁 老師同時提到這一點。
董監事為公司之決策單位,對於公司之營運狀況最為清楚,故該等人對公司之持股比例通常被視為一重要參考指標。
董監事設定質權高的公司,代表大股東將股票拿去設定質押借款的比率高。通常比率高過70%,意味財務吃緊。
金融產業因產業特性的關係,通常董監事設定質權比率都較高,因此不在此限制。
董監持股較低的公司,代表個股股價高低經營者都不會太在意,持有這樣股票的投資人該小心。
當公司董監事等內部人開始拋售股票時,背後隱含的原因多是負面消息,尤其當該公司股價開始飆漲,董監事卻出脫手中持股,很明顯的他們可能認為股價已超過公司該有的價值。
【避開地雷股的5大要訣:(劉順仁) 】
要訣1 注意董監事持股比例下降及質押比例上升的警訊
要訣2 注意大股東與機構投資法人大幅出脫股票的警訊
(大股東及機構投資人因為較一般投資人具備專業知識和人脈,容易察覺公司的變化及獲得相關資訊,故他們的股票買賣行為,也可作為一般投資人參考的指標。)
要訣3 注意董監事結構異常的警訊
要訣4 注意審計意見及更換簽證會計師事務所的警訊
要訣5 注意公司頻繁更換高階經理人或敏感職位幹部的警訊
【沒有三大法人持股】
→ 劉順仁 老師也提到這一點。
如果一家完全沒有外資、投信或證劵自營商等俗稱三大法人持股的上市、上櫃公司,民眾也要小心,因為法人的消息面相對於一般散戶靈通,當三大法人持續拋售持股,或完全不碰某一公司時,顯然對該公司營運後市產生疑慮而不敢持有股票,為此,民眾在選股時最好也要看看法人持股資料,以確保投資安全。
【財務體質相對不透明】
證劵暨期貨發展基金會提出一些地雷股暴發前常見的預兆,首先是發生退票,或聽到供應商紛紛向銀行詢問該公司的財務狀況,可能就是該公司的財務流動性出現警訊,投資人最好先避開微妙。
其次,當一家公司出現非經常性的收入時,就有可能是該公司透過關係企業虛灌營收或作假帳,這種營運獲利的警訊,也值得特別關注。
【八大凶兆 證期會公佈地雷股爆發預兆:(金週刊589) 】
財務流動性:存貨週轉及應收帳款/應付帳款天數變長,發生退票,供應商紛紛向銀行詢問公司的財務狀況,延遲付款。
營運獲利性:毛利率下降,出現非經常性的收入項目,客戶集中度過高,喪失主要客戶。
管理階層:管理階層發生變動(持股巨幅變動),管理階層發生訴訟,無法達成預算目標,浮誇的管理階層風格。
對外財務溝通:延遲申報財務報告,會計師、財務長變動,會計政策變動,財務資訊品質下降。
對外非財務溝通:管理階層對外界各項詢問置之不理,管理階層常出現迴避性或模糊不清的答辯。
外部環境:利率上揚,新競爭者加入,新技術,法令規範改變。
公司發展策略:大幅擴張至不相關產業,公司本業發展方向改變,公司本業在所處環境中發生變化。
其他:股價下跌,內部人持股質押比率高。
參考書籍及網站:(更專業、更詳盡的資料,請參考下列書籍及網站)
杜金龍 20 堂投資必修課 2007年4月 初版4刷 Smart智富文化
杜金龍 基本分析在台灣股市應用的訣竅 1996年6月20日 1版1刷 金錢文化
【今週刊589】、Investment(征服股海):檢視證交所138家財務警訊…
劉順仁 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 時報文化